企业与专家沟通的平台 | 寻求技术和项目的通道 | 展示技术和成果的舞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会员风采
努力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清华大学物理系 邓新元
时间: 2024-10-21 11:10:17   浏览量:442
       我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退休教师,现在86岁,我66岁退休,在清华大学给本科生讲课直到77岁。至今年(2024年)4月1日,我退休已整20年。20年来,我自认为做了五件“大事”,其中,最近的一件“大事”是我成为了清华大学老科协科普演讲团的科普专家。

       自2017年起,我参加了清华老科协科普演讲团,一个是参加线上的“清华伟新科普讲坛”,这是服务于我国“乡村振兴”伟业,面向我国欠发达地区、革命老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的科普教学项目,自2020年起,我先后5次在讲坛上做报告,最近的一次,受众已达约40万人。另一个是经常到中小学、社区或机关做一些线下的科普报告,几年来,累计已达几十场,仅2024年4月至6月就先后到北京20中、清华附中、北科大附中、北交大附中、首师大附小及海淀图书馆做了多场不同题目的报告,所有报告都受到热烈欢迎。

 

                    2021年春学期伟新线上报告                               2021.10.25在首师大附小报告

       我是物理老师,我拟定的报告题目多和物理有关,计有:《奇妙的物理世界》、《红外线及其应用》、《五彩天空  谁涂的色》、《物理课的学习方法》(初中版、高中版)、《物理学中的创新思维》(几个案例)等等。

       几年下来,对科普教学有了一点体会:

    1)做科普报告的过程也是自我学习的过程,科普报告不同于科研报告,也不同于过去长期习惯的给大学生的讲课,要结合“科普”和“受众低龄”的特点重新规划所讲内容和讲法:要有醒目的题目、引人入胜的内容、图文并茂的PPT课件;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交流、互动的气氛;最后,让学生一定要有所收获。例如:《奇妙的物理世界》一讲定位是让听众知道“物理很有趣”、“物理很有用”、“物理能学好”,列出一些物理现象引起兴趣,而不要求一定弄懂道理(对于小同学,要到后续的高中、甚至大学才能学到其中道理)。从现代人谁都离不开物理讲起,最后让学生能体会我的三个讲课定位和目的。

    (2)互动、交流是科普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

 

                                                                                           在首师大附小                                                                     在清华附小

      我们的科普主要是面向小学高年级至初中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外界的认知属基本不知或似知非懂的阶段,他们脑子中会产生一些大人看起来“不靠谱”或“莫名其妙”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课上或课后和他们多互动、交流,了解他们所想,并针对性地做出适当的回答。还有,我们(广义所指)的学生或教学比较满足于知道“是什么”,不太追求多问“为什么”。所以,我们科普课上可以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多问多想(暂时解决不了也没关系),养成习惯,也许这就是逐步引导学生具有开放性的思维及至将来进而走向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


    (3)观察、实验是物理学习的好方法,为启发孩子们多观察、多动手,在《奇妙的物理世界》一讲前,我自制了简单的演示道具,让孩子课上看,课后玩,回家模仿做(作为我布置的“课后作业”),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对物理的浓厚兴趣。

 

课上观察物理现象                                  观察乒乓球“从低处往高处”滚动

为便于学生理解,我也常做些小道具或模型带到课堂上去,例如学生可能不知道“三棱镜”是什么,我就课前用萝卜或土豆削个“三棱镜”课上给大家看。

     (4)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即使是科普报告,我也都注意加进相关的“因素”。在讲“失重”时,我下载并展示了大量神舟系列的视频和图片,和同学们一起致敬航天英雄,为祖国的航天事业的发展而骄傲、自豪,同时鼓励同学们将来投身航天事业为祖国奉献。不管我讲什么科普题目,最后我都要讲点励志的话,我常常引用歌词,象“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每讲到这里我就让大家看看手表,问学生现在是几点几分啦?接着我说不管是谁,如果这一分钟过去了,你一生中就再也没有这一分钟啦。所以爱惜时间就是爱惜生命。我还常引用“态度决定高度”“赢家在困难中找机会;输家在机会中找困难”和学生分享、共勉。

      最后,再展示两张令我很感动的照片,一张是讲课时学生认真做笔记的样子,一张是在海淀图书馆讲课时母女共同认真听讲的姿态,从这里我感到学生和民众对知识的渴求,也更感到我们科普教育的意义以及我们科普演讲团的责任。

 

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大家反映“邓老师的演讲亲切生动、通俗易懂,值得借鉴。”、“每讲一次都有新内容,越讲越精彩!”、“孩子们反映非常好!”“讲了一辈子课的老教授,为了今天的科普演讲,事前还要在家演练数遍”、“八十多岁老先生,语言流畅,思维敏捷,深入浅出”、 还有评论说“邓老师特会给学生讲课,很棒!”。

       我的这些工作得到了一些奖励,202112在清华大学纪念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30周年活动中,获得清华大学关心下一代真诚奉献奖 20249月北京老科学技术工作者总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荣获“优秀老科技工作者”称号。我把这些奖励更多地看作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

      我年事已高,也身有病疼,外出演讲前都要先吃片止疼药,做这些事情可以说靠的是“精神支持着,药物维持着”。我喜欢和热爱科普教育,我愿意以这种形式把自己仅有的知识还给人民和社会,这也就是我参加科普演讲团的初衷。如果需要和身体状况允许,我还愿意做下去。多年前,电视台的记者常常拿着话筒问路人“你觉得什么是幸福?”,如果问到我,我会回答: “学生喜欢听我的课就是我的幸福”

      习近平主席在对科普工作的指示中曾说,要用优质的内容和易于接受的形式,激发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这正是我们科普工作者们正在努力做和要努力达到的目标。

                                               

  邓新元

                                                 2024.10.08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老科协办公室:010-62783980


地      址:北京 清华大学 照澜院



关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打开网站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