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清华大学老科协科普演讲团专家王水弟、邓新元两位教授走进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分校,先后为该校900余名中学生做了“从人的五官到传感器技术”和“奇妙的物理世界”两场科普讲座。
9月8日,清华大学老科协科普演讲团团长王水弟教授,为初一年级全体学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从人的五官到传感器技术”的精彩科普讲座。
王水弟教授从人类最熟悉的“五官”感知切入,瞬间拉近了高深科技与同学们的距离。他生动地阐释了眼睛、耳朵、鼻子等器官如何作为生物传感器,帮助我们认知世界。紧接着,王教授巧妙地将话题引向现代科技,指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正如人体的“五官”一样,扮演着感知外界信息、捕获关键数据的“首脑”角色,是整个系统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基础和前提。
王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将复杂的传感器技术原理化为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比喻和案例。他系统地介绍了自动控制系统的三大组成部分,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传感器如何作为“输入”环节,为“大脑”(处理器)和“手脚”(执行器)提供决策依据。为了让同学们有更直观的认识,王教授还展示了多种传感器的具体应用,从智能手机的触摸屏、家里自动感应灯,到无人驾驶等前沿领域,让同学们惊叹于传感器技术无处不在的魅力与强大功能。王教授的讲座不仅传授了知识,更展示了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探索精神。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讲座,不仅深刻理解了传感器在现代科技中的基石作用,更被科学的神奇与严谨所震撼,激发了对信息技术、物理、工程等学科的浓厚兴趣。
9月17日下午,清华大学老科协科普演讲团专家邓新元教授,为该校初二年级全体学生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奇妙的物理世界”科普讲座。
讲座开始,邓教授以“物理很有趣”为主题,通过大量精美的图片、震撼的视频资料以及有趣的日常现象,迅速吸引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他从光、热、力等基础物理学领域出发,将深奥的物理原理巧妙融入一系列生动有趣的生活实验中:借助膛线演示进动原理、模拟太空环境呈现失重现象与力的作用、揭示共振的奇妙效应、通过转椅转动分析肢体姿态对停止过程的影响、用吹肥皂泡展现光的干涉与色彩现象……邓教授的讲解深入浅出,将抽象概念化为具体体验,令同学们豁然开朗——原来物理就藏在我们身边每一个有趣的角落,物理世界如此奇妙而亲切。
整场讲座,邓教授不仅展现了物理现象的丰富多彩,更始终贯穿“物理很有趣、物理很有用、物理能学好”的核心理念。他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实验演示和互动问答,让同学们在轻松欢愉中亲身感受到物理学的魅力,破除了对物理学科的畏难情绪,在心中植下了“我能学好物理”的信心与决心。
邓教授不仅带领大家领略了物理世界的无穷魅力,更以其毕生的学术积淀和满腔的教育热情,深刻诠释了科学家情怀与师者大爱。他坚持不懈、乐于奉献的精神,为同学们上了一堂超越知识、直抵心灵的“科学家素养”课。
两场讲座不仅拓宽了同学们的科学视野,激发了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勇于求知的种子。在收获知识的同时,传承着这份对科学的热忱与奉献精神,激励着他们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勇敢探索,不断前行!
这两场工作是清华大学老科协承担的”海淀创新大讲堂”系列科普活动之一。“海淀创新大讲堂”是海淀区科协精心打造的品牌项目,旨在持续提升海淀区公民科学素养。
供稿:清华大学老科协
首师大附中第一分校
2025年9月19日
老科协办公室:010-62783980
地 址:北京 清华大学 照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