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底至10月中旬,清华大学老科协科普演讲团专家王水弟、马少平教授先后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志新学校的580名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做了“发展信息技术,打赢现代战争”、“人工智能的奥秘”两场科普报告。这两场科普讲座是“海淀创新大讲堂”系列科普活动之一。“海淀创新大讲堂”是海淀区科协精心打造的品牌项目,旨在持续提升海淀区公民科学素养。
9月28日下午,王水弟教授为该校280位高二年级同学带去的是“发展信息技术,打赢现代战争”主题讲座,带领学生直击科技与国防的深度联结。
王教授以海湾战争为例,抽丝剥茧解读信息技术的战场决胜力。当时,美军正是靠信息技术实现全域精准侦察,再通过电子干扰切断对手通信链路、瘫痪指挥系统,最终快速掌握绝对主动权。王教授用“信息让战场变透明”、“电子干扰成制胜利器”等通俗语言表达,将复杂技术逻辑转化为易懂的战争原理,让学生们读懂了“信息技术是现代战争核心支撑”的本质。
互动环节中,学子们踊跃应答,思维与教授的讲解高频碰撞,现场氛围热烈。此次讲座不仅让同学们理清了信息技术与现代战争的内在关联,更在心中播下了“关注国防科技、践行科技报国”的种子,为青春注入了硬核的家国情怀与探索热情。
王教授以生动语言演示了信息技术如何提升战略优势,报告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科技视野,而且激发了他们对信息技术和国家安全的责任感。
10月13日下午,马少平教授为该校300位高一年级同学带去的是“人工智能的奥秘”的主题讲座。
讲座中,马少平教授以“AI已融入日常”为切入点,围绕人工智能三大核心内容展开:一是AI的发展脉络,从早期符号主义、统计学习,讲到如今主流的深度学习,清晰梳理技术迭代关键节点;二是核心技术方向,重点 解读“脑启发的人工智能”如何借鉴人脑神经元连接机制,提升AI的学习与推理能力,同时剖析语言理解中“语义歧义”、“语境关联”等核心难题,用通俗语言解释AI如何“读懂”人类语言;三是技术应用成果,现场展示AI基于文本生成的写实风景图、科普动画短片,直观呈现AI在图像生成、视频创作中的技术逻辑,让同学们真切感受到AI“从数据到成果”的转化过程,引发阵阵惊叹。
互动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AI能否被赋予真正感情”的问题尤为聚焦。马教授简洁解答:目前AI的“情绪表达”全靠预设,开发者植入“温柔”、“活泼”等人格设定,AI就按规则生成对应回应,本质是数据计算,而非真实情感体验。
讲座尾声,高一年级组长赵老师总结道:马“教授带大家了解了AI核心知识,更教会大家辩证看科技。希望同学们以此次讲座为起点,既保持对AI的探索热情,更牢记人类思考与创造力才是核心。”。整场讲座马教授为同学们既传递了扎实的AI知识,也埋下了理性探索的种子,打开了科技认知与成长思考的双重新视野。
投稿:清华大学老科协、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志新学校
2025年10月15日
老科协办公室:010-62783980
地 址:北京 清华大学 照澜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