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与专家沟通的平台 | 寻求技术和项目的通道 | 展示技术和成果的舞台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 讯
清华大学老科协科普演讲团专家孙莹高级工程师走进中关村二小百旺校区——讲述“家国情怀铸就科学丰碑”
时间: 2025/11/10 21:53:14   浏览量:96

      深秋的北京,位于中关村二小百旺校区的礼堂内,一场题为“厚植家国情怀 弘扬科学家精神”的专题讲座正在举行,线上线下250名小学生聆听。清华大学老科协科普演讲团专家孙莹老师以温厚而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将一段段尘封的科学往事娓娓道来,仿佛在同学们面前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共和国科学史诗长卷。孩子们凝神静听,眼神中闪烁着对科学巨匠的敬仰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该讲座是海淀区关工委“老科技专家进校园”科普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旨在进一步提升海淀区青少年科学素养,积极储备科技创新后备力量。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钱学森的一生是对这句话的最佳诠释。1955年,他冲破重重阻挠,毅然从美国返回祖国。归国后,钱学森不仅领导完成了中国首枚导弹“东风一号”的发射,更从零开始建立导弹研究体系,亲手编写教材,为新中国培养了一代航天人才。他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他领导的“两弹一星”工程,使中国国防科技实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而他“人民满意是最高奖赏”的箴言,更是将其淡泊名利、一心为公的人民科学家本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钱三强的故事,则是一部白手起家的奋斗史。他学成回国后,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建了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他受命组织原子弹研制。钱三强知人善任,调兵遣将,为中国的核事业殚精竭虑,培养了大批顶尖人才。他带领团队逐个攻关,苦心钻研,为我国的核物理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1964年10月16日,罗布泊上空那朵巨大的蘑菇云,宣告了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代号“邱小姐”的这颗原子弹,凝聚了以钱三强为代表的一代科学家的心血。他始终坚信:“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 


      钱伟长的经历则充满传奇色彩。他以文史满分、数理化总分仅25分的成绩考入清华,却因“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而毅然转攻物理。凭借惊人的毅力,他最终成为世界知名的力学大师。他独创的“钱氏跨栏法”更是其突破自身体能极限的写照。钱伟长用一生践行了从个人兴趣到国家需求的伟大转向。

 

       黄旭华,为了核潜艇事业,隐姓埋名三十年,家人都不知道他的踪迹,母亲临终也未能见上他一面。从零起步,用最简陋的计算工具,他和团队突破了核潜艇的七项核心技术难关。1970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速度之快,举世罕见。1988年,已62岁高龄的黄旭华,作为总设计师,不顾个人安危,亲自登上核潜艇进行极限深潜试验,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史上总设计师亲自深潜的纪录。“我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他这句深情的剖白,令在场师生无不动容。 


      于敏,这位被称为“中国氢弹之父”的科学家,从未留过学,却凭借惊人的物理直觉、深厚的数学见地和稳健的判断力,带领团队在缺乏先进计算设备的条件下,用计算尺和手摇计算机完成了氢弹的理论设计。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7年多,苏联用了6年多,而中国仅用了2年8个月。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于敏践行了将个人力量融入祖国强盛的初心。


       讲座中,孙莹专家动情地讲述了那些为了国家需要而“消失”的名字。

 

      在互动问答环节,现场气氛热烈。当被问及“三钱”所指时,学生们准确答出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关于原子弹与氢弹的区别、“两弹一星”中“两弹”的具体所指等问题,学生们也对答如流,显示出对讲座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孙莹专家借此引导同学们深刻理解“献青春、献终身、献子孙”的科学家精神内核,理解那种甘愿为祖国隐姓埋名、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选择。她鼓励学生们既要加强体育锻炼,强健体魄,更要勤奋学习,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 

      讲座最后,孙莹专家深情讲述了科学家们在极端艰苦的科研环境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国防科技精神。她鼓励同学们以功勋科学家为榜样,厚植家国情怀,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局。相信今日播下的科学种子、点燃的家国火种,必将在不远的将来,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汇聚成推动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磅礴青春力量。 


投稿:清华大老科协、中关村二小百旺校区 

2025年11月10日

联系方式

CONTACT US


老科协办公室:010-62783980


地      址:北京 清华大学 照澜院



关闭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打开网站关闭